论坛回顾 | 黄文锋:未来即现在,儿童参与城市治理的可能

文章来源:       时间:2019年11月18日  点击次数:   [ 字体:  ]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是《儿童参与城市治理的可能性》。我们基金会(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于2016年成立,特别关注到妇女与儿童两大领域的核心议题。女性板块,我们聚焦性别平等、女性经济赋权,我们与联合国妇女署等机构合作推动议题,通过“He For She”等论坛鼓励和支持男性参与。儿童板块,我们非常专注地推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这是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居署在1996年发起的一项国际倡议,发起倡议的原因是希望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能够在国家及地区层面得到落实。目前全球已有800余个城市获得认证,但中国数量为0。关注到这个议题的原因是,在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发展与人的生存发展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像深圳急速发展的城市,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通过推动这样一个议题的落地,实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标。

黄文锋 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城市为谁而建?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想到的城市可能是高楼林立、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但不管怎样,这个城市肯定是为人而建的,我们要考虑人是否可以在这个城市里获得更好的发展。当下也有一部分人提出希望能够在乡村生活,原因是城市过于拥挤,环境不佳、食物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我们只能说这个城市暂时还未达到“为人而建”。从城市管理到当下的城市治理,我们也在想,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是谁呢?这是我今天想讲的,除了成年人外,也许儿童也将是这个城市中积极的公民主体。关于儿童的年龄范畴,我国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有到14岁、17岁的不等。我今天关于儿童的定义和年龄范畴将按照联合国的定义,0-18岁我们都统称为儿童。

儿童是谁?儿童的权利和儿童参

我先和大家简要分享一个《儿童权利公约》的内容,儿童享有基本的四项权利:第一,生存权。主要是与儿童健康、卫生相关,比如很多基金会关注罕见病或者具体的自闭症、脑瘫这些特殊的儿童,或者是儿童用水卫生等等内容。第二,发展权。发展权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教育就跟它相关。其他我们今天见了很多,比如STEAM教育、财商教育、自然教育等等。第三,受保护权。免受歧视、剥削、酷刑、虐待或疏忽照料这些都是受保护权的内容,比如当下备受关注的校园防欺凌、女童保护都是其中的体现。第四,参与权。我们暂且不对参与权进行定义,举例来说,在家庭中,当你家庭里有重要事情需要决策的时,你是直接告诉孩子最后的决定还是尊重孩子在家庭中的平等角色,把情况告诉小孩和他一起讨论,这就是儿童在家庭中参与权的体现。

参与权会涉及更多的层面,在PPT中我有所列举,儿童参与是一种工作手法和原则。儿童是儿童问题的专家,但我相信现在大部分成年人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看法。比如我们在建设城市时候,我们说我们会考虑到儿童需求和诉求,但我们很难说这个事就听儿童的主意,让他们决定这个事怎么做,这个还很难做到。另外,我们在培养儿童成为积极公民主体,讲得通俗一点,现在小孩子读书,然后上课外班,他们可能对公共事务关注特别少。那怎么让他更多关注周边的社区和城市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儿童参与的手法促进他们对公共事务的关注。

刚才简单讲儿童参与有不同的层面,比如家庭层面,除了刚才提到的重要事宜的决议外,承担家务、参与个人时间和金钱规划等都是参与的内容。学校层面,学校里有同学被欺负,我看到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汇报、反馈?或者学校有一块空地准备做成大家课间休息的地方,这个空间应该放置哪些设备、具备哪些功能?这是学校领导或老师直接决定,还是先征集学生意见后一起讨论决定?在互联网的时代,儿童通过互联网这样的渠道参与也十分必要。社区及社会公共事务主要涉及的是与儿童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基于儿童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参与,孩子才能更好的理解、共情,从被动的接收者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儿童参与的不同领域与推动儿童参与

为了更多地了解儿童在不同领域、不同维度的参与情况,我们在深圳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委托下开展了深度调研,调研的主体包括全市11个区的一万余名8-17周岁的儿童,十余个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了解到儿童目前的参与状况一般,但儿童对社区、社会的参与热情很高,期待拥有更多地参与机会。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在工作中多多少少会组织儿童参与或者运用一些儿童参与的手法,现状远超出我们的预期,但里面一些具体的做法我们还可以探讨。

作为一家倡导型基金会,我们的工作手法都是从需求评估、议题及项目设计、试点实践、公众倡导、经验梳理及指引研发、扩面推广。例如2016年,在基金会成立之初就开始推动的母乳喂养倡导及深圳市母婴室建设项目,我们通过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资源,通过样板间打造、主题公众倡导、研究出台指引标准、评价体系等内容推动深圳市母婴室建设的规模和质量逐步扩大和提升。目前深圳市每年新增母婴室200间,我们参与的线上母婴室地图也在为宝爸宝妈和孩子们提供便携卫生的服务。

去年,基金会与深圳万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了“城市大梦想家”计划。该计划聚焦儿童与城市的关系,以培养儿童的城市主人翁意识为目标。330位儿童在专业导师的带领下,围绕城市空间、交通安全、商业业态及环境保护等四个主题,历时三个月,通过探索城市、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通过“童创大会”对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建言献策。儿童提案建议包括儿童友好型公园、公共交通、商场、城中村儿童友好空间改造等内容。最后的“童创大会”让儿童上台展示提案建议,共有22万人通过网络直播关注了本次儿童盛会。大梦想家计划是通过参与式调研为城市治理建言献策的代表。大家都非常关注小孩子可以发现哪些城市的需求和提出什么样的建议,这是基金会当时一个初步的尝试。

儿童友好型城市与儿童参与

我们一直保持同国内外有关儿童发展的国际组织保持交流与合作。2017年,我们专门去了德国雷根斯堡、瑞士伯尔尼,去了解他们那边儿童参与怎么做的。我们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救助儿童会也保持紧密的合作,看怎么把儿童参与这个视角放到城市发展中,如何推动这个议题的落地。

儿童友好型城市作为一项国际倡议,它也有着自己的一套认证流程和规则,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参与到建设工作中去,比如上海、广州、长沙等。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城市参与进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各个城市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落户、人才补贴等各种福利政策都在不断加码,传统的人才政策受到了挑战。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思考城市的宜居性、发展潜力及下一代的教育与发展,“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计划无疑是新型人才竞争的一种方式,一定上程度上可以说,这是城市势必要去做的事。在推动儿童参与的时候,我们会关注很多点,除了儿童的意识及能力外,儿童参与的社会共识、儿童参与的渠道及机制、儿童工作者的意识及能力也十分重要。

搭建儿童参与城市治理平台

我们借由论坛、沙龙、媒体等,搭建儿童参与的渠道和平台。2017年,在第五届深圳儿童国际论坛上,我们特邀全市的36名儿童代表围绕“探索深圳、发现深圳、畅想深圳”三个主题,以“世界咖啡馆”方式开展自主讨论,儿童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的见闻与感受,从儿童视角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意见建议。儿童的意见也经大会提交至有关部门,这是第一次从市级层面开展儿童议事。2018年-2019年,深圳市先后在市广电集团合作开通儿童友好电台、市少儿频道合作开展儿童议事厅,为儿童参与城市治理搭建公共表达的传媒平台,儿童围绕儿童友好、儿童安全、步行巴士、阅读等议题展开讨论,代表儿童群体提出意见和建议。

2018年,第二届深圳设计周以“设计的可能”为主题,强调设计与产业、设计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畅想设计对城市与生活的创变。基金会参与策划“儿童参与设计的可能——儿童友好的视角”特设展示项目,项目通过使用莲花山公园设立沙盘模型开展Mapping工作坊,放置植物、公共设施、人偶橡皮泥等道具,在专业导师协助下,引导200余位儿童对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建造”出自己理想的公园,深圳吴以环副市长也专门来到了现场参观交流。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般的社区公园,最受欢迎的是最简单的设置,比如沙池、可以玩的水。儿童也对木质游玩设施会更喜欢一点,但现实中我们见的大部分都是塑料的。对社区的玩耍场所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周围有一些能够休息的地方,因为可能是老人家带着小孩子去玩。小孩子玩的时候,如果老人们能坐在一起聊聊天、唠唠家常,那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点。

我们也探讨儿童的游乐设施如何能兼顾到不同年龄层,比如0-3岁、3-6岁,还有更大一点的儿童,他们活动的范围和玩的东西都不一样。其实我们做这些设计的时候,非常多理念性的东西需要传导出去,我们会通过各类社会倡导活动去实现。这样的活动并不是一次就结束,我们想做的是,如何把这样一些理念通过设计一个平台或者制度化进行落地,启发有关城市规划及儿童工作的设计师、工作人员,使他们在日常规划设计的工作中纳入儿童视角。

今年年初,我们选择了市儿童友好型试点街道——福海街道开展试点工作,大家可能对这个名称不太熟悉,但深圳新的会展中心就地处这个街道,他们也在围绕儿童友好开展很多的创新实践。

其中,培育以儿童为主体的议事组织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我们通过协助社区、学校街道建立儿童议事会、儿童议事联盟,搭建儿童参与社区、学校、街道公共事务治理的平台,让儿童通过社会调研发掘社区需求,并从儿童视角出发,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在社区探索儿童议事会与居民议事会联动机制、学校探索积分制度,鼓励儿童参与学校治理、街道探索特邀儿童代表列席会议进行意见征询等。人大代表等议事会顾问、监事也在列席会议后将儿童的意见建议进行转化及反馈。

近期,儿童通过研学、调研等内容为13亿财政投入的市政公园及文体中心提出谏言报告。此外,儿童也参与到护河、文明城市的建设及监督中。儿童可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有关儿童事宜的前期调研、规划设计、需求反馈、监督评估等工作中。在常规的儿童工作中,儿童工作者主要以管理者的角色参与,工作人员对协助儿童建立团队意识、建立制度、常态化自主开展议事等缺乏系统的培训。基金会邀请儿童参与专家开展TOT培训,提升儿童工作者在儿童参与工作中的组织能力。这样可以保证在我们撤出后也可以长期地开展工作,把儿童参与可持续地落地。

在议事会和议事联盟刚开始时,孩子们的意识和能力都有待启发。我们也需要对孩子开展培训,告诉他们如果你们要形成一个组织,你们需要有章程。那章程怎么制定,需要儿童自己讨论和商量。随着儿童参与城市治理内容的深入,通过培训提升儿童发现问题、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提升儿童参与城市治理的信心及成就感。儿童工作者就起到引导作用。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通过培训逐渐开展与完善,然后再在过程当中逐渐摸索经验、形成教材。这个示范点我们现在还在做,但我们希望能够把这样的一整套的东西理出来,再更大面积的推广。

基金会在深圳通过实践、研究、倡导积累了一定的儿童参与城市治理的经验,我们联合高校、NGO专家开发儿童参与、儿童议事会的工作指引及培训课程,希望为其他地区有心推动儿童参与的伙伴提供支持。从创新议题引入到开展实践、研究、公众倡导,最后达成公共政策的改变是基金会行动模式。目前我们完成了儿童参与状况调研报告、儿童参与工作指引,年底也即将面向全市各政府部门、各区儿童代表开展儿童参与培训工作。儿童参与有家庭、学校、网络、社区甚至更大层面的,怎样系统地组织开展还可以进一步考量。但我们期待更多的伙伴可以加入我们的倡议、实践和研究中。未来也希望更多的支持到有需求的地区、NGO、公益伙伴。

以上是基金会基于儿童参与的思考与实践分享。基金会属于慈善工具创新的受益者,我们通过运用创新的慈善工具将儿童友好、儿童参与这类创新议题转化为项目化运作,在实践、研究、倡导的基础上推动儿童公益慈善事业的创新模式的运作。我们推动议题的过程中也在更多地整合资源,比如我们在建母婴室的时候,大型的商场是重要的场地,所以行业协会也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

基金会的行动策略一般都是两条线,一是从基层试点向上推动的实践,二是从顶层设计向下推动的研究。社会倡导是我们比较喜欢开展的方式,比如我们在关注出生缺陷——苯丙酮尿症儿童时,我们从项目设计到推动公共政策的改变花了2-3年的时间,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社会资源动员都需要大量投入。但我们仍在不断地努力着。

以上是我今天分享的公益项目的模式的创新的内容。谢谢大家!


 


往期回顾

 

 

易昕:以灵析为例,谈互联网技术在慈善领域的应用 

窦瑞刚:互联网公益的本质是以科技向善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程刚:国内基金会渐呈同质化发展趋势,差异化思路或是基金会发展策略

张媛、王志云、吕基成、易昕:工具创新与技术革新的未来应该从指间到心间

吕基成:ERP系统怎么解决企业基金会管理当中的挑战?

王志云:基金会工具理性和价值坚守的均衡

卢玮静:互联网平台改变了公益行业什么:价值与挑战

 

罗忠富:数据技术助力公益机构提升项目运营和公开透明

张强:技术公益的前景与瓶颈——NGO2.0的思考与实践

胡小军:社区基金会发展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