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回顾 | 张强:技术公益的前景与瓶颈——NGO2.0的思考与实践

文章来源: 公益慈善学园      时间:2019年10月21日  点击次数:   [ 字体:  ]  

大家好,我是来自NGO2.0的张强,我的题目是《技术公益的前景与瓶颈——NGO2.0的思考与实践》。NGO2.0是由MIT新媒体行动实验室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管理研究所共同发起成立的行业支持型机构,具有高校和一定的技术背景。成立之初我们就确定了使命,推动技术公益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希望联合政府、技术企业、高校和公益行业等跨界伙伴合作,推动成立中国技术公益“行业协会”。

张强 NGO2.0执行主任

我们理解的技术公益是ICT4Good。给大家简单解析一下技术公益这个词,在中文的语义比较含糊,用英文表达更直接了当,英文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简单的说,这十年以来,NGO2.0就是在用ICT做公益,ICT是用社会化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服务公益行业。

这是NGO2.0的项目结构,我们在三个方向上推动中国技术公益的发展。一个是行业技术教育项目,通过社会化媒体和互联网工具,给公益机构做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能力建设,以及对技术公益的行业研究,提升公益行业的能力,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另一个是技术公益支撑项目,比如公益地图、公益工具箱、互联网调研、互联网筹款等产品和服务。

还有一块是技术公益创新项目,重点是未来村庄,也就是Fab Lab Model,这也是我今天最想分享的。这个项目包含了我们对技术公益的新的思考、理解与实践。在我们的项目设想下,村民跟专家们一块协同设计,设计未来村庄的构想,通过协同创新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未来村庄的愿景,是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下,帮助落地的村庄发展成宜居、生态可持续的、科学的具有人文情怀的村庄,集结科技、能源、硬件、材料、建筑、生物生态、设计、公共艺术方面的创客和研究者,参加这个项目的人会是村民、高校老师、大学生、高中生、设计师、工程师等等,大家以协同设计的方式,共同实现未来村庄的愿景。

Fab Lab是在2001年的时候,由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下属的几个实验小组,共同研发出来的一套具有全球属性的DIY的实践模式,DIY就是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理念。

Fab lab是什么意思,Fab是fabrication的简称,是制作、制造的意思,Fab Lab是一个一个的小工作坊,小的创客空间,提供数字制造、数字设计、数字生产,每个工作坊都有一些标准的设备,比如3D建模工具、3D打印机,还有各种类型的感应器等等。

FabLab强调自下而上的创新,强调给个人赋权,给草根社区授权,激发个人跟社区互动创造能量,是科技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全球开源硬件在各地Fab Lab实验性的产品积累起来,成为一个一个跨越国家的、开源的、智能硬件库。

所以,Fab Lab的硬件产品是属于全世界的知识财富,这也是互联网精神的极致。Fab Lab倡导开源硬件模式,主张共享知识与设计成果,其实是给各国的创客提供了一个参与协作的入口,实现开源硬件和开源软件相融合。

我们对比一下FabLab跟传统的科技创新的差异。传统的科技创新项目以科研人员为主体,以实验室为载体,最终的目标是要发展技术。Fab Lab是以直接用户为主体,在未来村庄这个项目的直接用户是村民,村庄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实验室,Fab Lab创新模式最终的目标是社会发展,而不是仅限于科技发展。这样的实践不是狭隘的科技创新,而是社会实践与社会创新。

大家可以扫码或搜索,《技术公益、未来村庄和Fab Lab》这篇文章,进行详细了解。可以说,Fab Lab Model的未来村庄,是NGO2.0思考并探索的技术公益新形态。

“生于批判,兴于创新,在互联网公益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条与多数机构不同的道路。”这是腾讯主要创始人陈一丹先生对我们的评级。NGO2.0的使命是推动技术公益的发展,希望推动在中国做出一个技术公益行业协会。

NGO2.0用了10年的时间,初步搭建了技术公益的“朋友圈”,从民政部、互联网平台型公司,到专门服务公益行业的互联网公司和大学,以及基金会和基层公益组织。我们认为推动技术公益行业“协会”的机会正在成熟,这是大家应该一起推动的事情,前景可期,但瓶颈也有。

先说瓶颈,可以从几个层面考虑。第一,政策体系,有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引导技术公益和互联网公益的发展方向。顶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似乎目前看还是比较欠缺的。第二,参与主体,技术公益的参与主体是谁?如何建构?需要我深入讨论梳理。第三,行业认知,公益行业的技术认知水平很低。即便是处于上游的基金会,信息化水平也很低,那么怎么对下游公益机构的技术需求进行回应。第四,发展水平。整个行业对技术和互联网的认知之低,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第五,资金支持。对技术公益、互联网公益提供支持的基金会和公司非常少。中国的支持型基金会本来就很少,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技术公益的基金会少之又少。专注于公益行业的技术服务的公司更少,屈指可数,就那么几家。

再说一下前景。技术是公益行业的重要基础,公益行业对技术的需求是巨大的,技术公益在中国一定是发展趋势。一方面,中国的很多技术创新全球领先,另一方面我们存在巨大的人口规模,和极低的公益行业发展水平。技术带来的红利可以促进公益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升华,可能会打造一个无法想象的场景。

大部分公益组织的信息化投入非常低,如果延展到技术公益角度上,用技术重新构造公益行业的流程,这个需求远远没有被激发出来。公益行业如何与新崛起的互联网新贵进行场景结合,例如特别下沉的拼多多,这里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简单总结一下,技术公益的发展方向,我认为落脚点是工具,核心是解放思想,到最后还是得大家一起解放思想。如果不能认知到技术公益的重要性,公益行业是很难做事的,这当然是一个很新的话题。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思考如何构建参与主体,如何从制度方面进行顶层设计,进而探讨具体路径计。我们也不能忽略民间智慧,也需要国际参与,看一下国外怎么做的。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了这么多年,公益也发展了这么多年,技术公益和互联网公益正处于一个全新的交汇窗口,技术让公益有了更多值得期待的可能性,技术和公益的结合有了更多需要突破想象的机会。接下来技术公益会怎样?我有三个思考。技术改善公益生产力?公益改善技术生产力?还是改善技术公益生产力?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是改善还是融合?到底是谁改善谁?怎么改善?

美国有NTEN、Techsoup的机构,推动发挥互联网精神推动公益发展。美国技术公益发展经历了20年的历程,也许是中国技术公益前行的参考样本。所以NGO2.0发起了面向国内基金会CEO/CTO、互联网公司的美国技术公益之旅。中国的飞速发展也意味着方向难定,这时候去看看有多年积淀的美国技术公益,也许可以带来一些有意思的观察和有创见的发现。

欢迎大家关注NGO2.0,了解技术公益的最新内容。美国技术公益之旅的进展也会在NGO2.0的微信公众后进行发布。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回顾

 

 

 

窦瑞刚:互联网公益的本质是以科技向善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程刚:国内基金会渐呈同质化发展趋势,差异化思路或是基金会发展策略

张媛、王志云、吕基成、易昕:工具创新与技术革新的未来应该从指间到心间

吕基成:ERP系统怎么解决企业基金会管理当中的挑战?

王志云:基金会工具理性和价值坚守的均衡

卢玮静:互联网平台改变了公益行业什么:价值与挑战

罗忠富:数据技术助力公益机构提升项目运营和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