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梁颖琳,公益班第六届校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第十五届校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兼任校学生会副主席,珠海市学生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学生代表。
目前就职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校社联社代会/
进公益班的初衷
一是为了充分利用大学时间和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原专业基础上希望可以多学习一门专业,拓展知识面和视野。大学前我一直想修读与社会学相关的专业,公益班让我圆了心愿。
公益班一直以来都拥有非常自由且温暖的班级氛围,课堂上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同学们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是我在大学中很渴望体验参与的。
二是在了解公益班的招生简章和历年办学情况中,我感受到公益班办学模式敢于创新及对人才培育的用心。我发现公益班的课程设置丰富且具有时效性,并根据公益行业现状和人才专业需求,结合现行商业+公益、互联网+公益、国际化与可持续性等特色设计课程。
中心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邀请了很多公益行业内的学者、专家、教师等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传授知识与经验,充分的为学生考虑到将来进入公益领域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
三是在实践层面上,公益班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为学生匹配合适的实习岗位,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补贴。推荐鼓励学生到北上广深等各大基金会、协会组织、社会责任部门进行实习,摸索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这是我们学校其它专业无法提供的资源与条件。
最后,近年公益班的校友导师项目更是创新的体现,为学生匹配校友导师的机制不仅是全校首创,全新的尝试,它的设置为公益班学生的学习、就业都有了打造了更完整的成长道路。在导师的帮助下,我更坚定了自己公益道路的选择,这让我感到更庆幸,当初选择加入公益班。
/阿拉善苏海图嘎查/
主修课&辅修课&学生工作
其实我觉得主修和辅修之间互不冲突,相辅相成,懂得抉择相当重要。由于专业课是在周一至周五上课,公益班一般是利用周末时间上课,课堂时间是不会有所冲突。尽管,课程作业、小组讨论等有时候也会占用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不过时间永远都是挤出来的,不学两个专业不知道时间其实可以更充分、更完整的被利用。两年下来,打开电脑中公益班作业文件夹,你会发现你比只比修读一个专业的人多出了三分之二的学习资料和作业文档,比别人体验和学习经历的都更丰富了,感到无比的成就感。而这些笔记和作业,也记录了这两年自己的成长过程。学生工作几乎渗透在我大学的所有时间,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便是在校社联的四年。学生工作和公益班之间的时间冲突虽然时常出现,但是老师也会给我充分的建议应如何抉择,也鼓励我多参加学生活动提升执行能力。学生工作让我学习如何通过全局的思维看待项目和活动,了解到不同部门间的责任分工应如何更好的契合,更好的碰撞出火花,这些也都为我后来在公益领域的实习和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考研&工作
说起考研,我想修读深造的方向跟公益慈善相关,实际上大多数国内的社会公益研究生硕士都需要具备两年或以上的工作经验才可以申请,包括香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更重要的是,无论实习阶段还是应聘阶段,在老师、导师、师兄师姐的多方推荐与帮助下,我遇到了喜欢的工作与合适的岗位。在实习过程中,我参加过杭州阿里巴巴新公益大会、全国大学生环保论坛、慈展会等大型公益活动,在与公益大咖接触时,他们的理念和实践让我对新时代“交互性”“深度参与”的公益方式有了新的思考,感谢这段经历。
/全国大学生环保论坛/
谈起目前就职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于2004年6月5日,是中国首家以社会责任(Society)为己任,以企业家(Entrepreneur)为主体,以保护生态(Ecology)为目标的社会团体。阿拉善SEE的使命是“凝聚企业家精神,留住碧水蓝天”,价值观是“敬畏自然,永续发展”。
2008年,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发起成立阿拉善SEE基金会。2014年底,阿拉善SEE基金会升级为公募基金会,以环保公益行业发展为基石,聚焦荒漠化防治、绿色供应链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三个领域。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历任会长:刘晓光、王石、韩家寰、冯仑、任志强、钱晓华、艾路明,多为著名企业家。发展至今,阿拉善SEE成立了24个环保项目中心,企业家会员超过900名;直接或间接支持了550多家中国民间环保公益机构或个人的工作。
目前,阿拉善SEE已正式启动“一亿棵梭梭”、“任小米”、“任鸟飞”、“卫蓝侠”、“绿色供应链”、“创绿家”、“三江源保护”等品牌项目,未来将进一步带动和整合企业家及社会资源投入,号召公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化保护平台价值,共同守护碧水蓝天。
谈起如何走进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算是在机缘巧合中遇到了伯乐。因为在实习期间一直接触环保相关工作,并在杨志伟老师和协会秘书长张媛的推荐下,积极的把握机会,顺利通过两轮面试,加入会员部投入会员参与工作。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目前拥有超过900位企业家会员,如何把自己在公益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在实际的对接交流中,也是充满挑战。
采访丨温镘洁
编辑丨陈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