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专业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公益慈善理念、了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前沿、掌握较扎实的原专业(如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金融学、会计学、文学、传播学等)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公益慈善相关岗位实操能力,能胜任公益慈善机构和大中型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的组织管理、项目运作、宣传推广、专业服务以及理论研究等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人才规格
1.知识结构
掌握较系统的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了解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沿革、现状和发展趋势;
了解不同类型公益慈善机构和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的管理与运作模式;
熟悉公益慈善领域相关政策与法律;
掌握与原专业相关的公益慈善岗位要求的公益慈善专业知识。
2.专业技能
根据原专业背景和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综合具备以下专业技能:
公益慈善项目策划、运作、营销与组织实施能力;
公益慈善筹款、宣传、教育、咨询服务能力;
公益慈善组织与机构的财务、税务管理业务能力;
3.研究基础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具有一定的专业研究基础与能力。
4.沟通表达
具有较强的文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国际交流基础;
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网络沟通能力。
5.个人修养
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理念;
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
在个人形象设计与社交礼仪方面具有较高的品位。
三、培养模式
1.依托基金会中心网,主要面向国内有实力有影响的公益慈善组织和机构试行订单式培养。学生选择修读本专业方向须经条件考核。
2.跨专业设置公益慈善管理专业方向。不依托某一具体专业,由学校面向全校各专业大三学生开设,学生所属原专业不变,更充分体现为学生构建公益慈善岗位要求的复合型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如公共管理+公益慈善事业管理、市场营销+慈善推广、会计学+慈善财务管理、教育学、心理学+慈善宣传与专业服务等。
3.本专业方向总学分拟规定为40学分(包括课程学分与毕业实习学分,不包括毕业论文)。其所获得的学分均可替代原属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和个性课程学分。
4.本专业方向课程主要采取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专业综合实习等形式进行,并主要聘请业界专业人员担任教学,实行实务课程导师制。
5.注重国际化培养途径,包括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设计专业课程、引进国外原版教材、聘请国际知名公益慈善教育专家任教、开设国际短期课程等。同时推进该专业领域的国际合作办学。
6.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切实强化学生内在文化素养和外在气质形象。
四、课程类型
1.设专业方向课程22-24学分。
2.设专业选修课程10-11学分,专业实践课程10学分。
3.切实加强实践性课程,课程的实践内容和完全实践课程学分占本专业方向总学分比例不低于40%,部分课程采取与志愿者活动相结合、到公益慈善机构和企业社会责任部门顶岗实操、小学期到国外专题游学等形式进行。
4.设置公益行动课程,包括每学期1学分的公益行动学时累计课程、针对突发事件即时组织的公益参与行动等。
五、证书授予
1.学生所取得学分计入其原属专业总学分,修满其原属专业规定的学分、达到学位要求成绩,由原属专业授予毕业证书和该专业学位证书;修满本专业方向规定的学分,可在证书上注明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专业方向。
2.选修本专业课程成绩合格,学生可获得教育中心颁发的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专业方向课程修读证明。
六、就业领域
各类公益慈善组织与机构、大中型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公益服务机构、公益传媒与公益慈善研究机构、社会企业、公益创业等。
七、教学计划
专业方向课(必修):
慈善学概论 3学分
宋庆龄慈善理念与实践 1学分
慈善伦理 2学分
海外非营利组织与志愿行业概况 2学分
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 2学分
欧美慈善发展简史 1.5学分
公益慈善法律基础 1.5学分
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 2学分
公益慈善组织发展与筹款 3学分
慈善教育与公民参与 1学分
中国传统文化与慈善 2学分
团队建设 1学分
公益慈善组织问责与公信力建设 1学分
公益慈善组织管理案例 1学分
公益慈善项目设计与策划 1学分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2学分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 2学分
社交礼仪与个人素养提升训练 1学分
公益慈善实务工作坊 4学分
备选(替代)课程:
基金会战略规划 1学分
公益慈善项目营销 2学分
公益慈善项目管理与评估 2学分
公益慈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 2学分
公益慈善组织资产管理 1学分
公益慈善公共关系管理 2学分
公益行动累计学时课程 3学分(每学期1学分、必修但不计入专业课总学时)
专业实践课程:
小学期境外实践课程 2学分
志愿者服务 2学分
专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 6学分
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
二〇一五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