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日,第二届公益班校友吴滨学长做客慈善思想荟校友沙龙,以轻松活泼的沙龙对话,为主题与公益班学生进行了一场题为“美国公益慈善职业发展与公益实践”的分享交流。中心主任杨志伟主持沙龙,与吴滨学长进行对话访谈。
吴滨,曾就职于美国邓飞基金会等中美慈善机构及社会企业。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毕业后,前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慈善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升造。曾在美国发起成立美国邓飞基金会并出任首任秘书长。
印第安纳大学慈善教育:本科生更侧重通识教育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是全球首家涵盖本科、硕士与博士学位的高校,其筹款学院在全球享有盛名。他在谈及中美慈善教育发展的时候,早年我们也学习与借鉴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课程体系,发现本科教育训练的重心与国内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更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等核心素养的训练,开设了大量如伦理、宗教、哲学、历史等课程,而国内更注重的如筹款技巧等,开设的比较少的。
对于中美慈善教育的差异,如何合理有效借鉴其经验的时候,他提出,学校在现有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下一轮的课程改造,这种改造是需要回应实务领域飞速发展带来的需求,对于通识教育的涵养,可以通过列出通识课程的清单,鼓励学生修读目录内的课程。
全球实践:社会企业家精神与CSR是未来趋势
而后,以客观理性、逻辑清晰的叙述,传递了几个十分重要的公益知识:第一,放眼全球,新时代的企业都需要培养社会企业家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第二,作为一个学习公益的人,可以关注CSR的发展趋势,以及落地实践的方式;第三,在商业与公益两大行业之间,两者在于组织文化上有所不同,而公益学子需要意识到这个不同。
具有竞争力的两种核心能力:沟通与书面写作
提到了两个对于公益学子来说最为核心的竞争力:第一,沟通交流的能力,第二,写作表达的文字能力。从沟通方面来讲,最重要的是对方能够接收到有效信息。从写作表达来看,训练这种能力,是较为长期的过程,需要大量阅读与实际训练,并通过反馈进行反复训练。
每个行业都是一座山,在山顶,都会相遇
吴滨也推荐了两本好书给大家,第一本是以创业者视角来读的《老人与海》,而另一本则是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的商科书目《善经济(Caring Economy)》。
分享会最后一个环节,是活跃的问答环节,各位公益班后辈的问题层出不穷。关于回答“如何从自己的主修专业跨越到公益进行深入学习与发展?”这一问题时,吴滨学长回答道,“每个行业都是一座山,在山顶,都会相遇。” 在场许多学生都表示出成为公益专业从业人员的意愿,吴滨表示:“公益慈善从来不是简单容易的事业,要坚持冲在最前面,做最有挑战的事。”
沙龙对话短短两个小时,却内容丰富多元,活跃有趣。吴滨学长以一个年轻过来人的身份,传达了“阅读即力量”的观念,与此同时,也建议公益学子们,在本科阶段,注重沉淀静心,丰富人文内涵与素养,以更宽广的视野与更健全的个人修养,面对今后公益慈善这条孤独且艰辛的漫漫长路,坚持前行,攀爬到顶峰。
文稿:林青玉
摄影:张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