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发起举办2020珠海慈善发展论坛

文章来源: 中心办公室      时间:2020年09月02日  点击次数:   [ 字体:  ]  

在第五个“中华慈善日”来临之际,2020829日,以“疫情防控:社会组织的跨部门合作”为主题的2020珠海慈善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珠海市民政局指导,珠海市慈善总会、珠海市华发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主办,广东省天行健慈善基金会、珠海市扶贫基金会、珠海市关爱协会、珠海市金台文化慈善基金会、珠海市健帆阳光医疗基金会、珠海市微晨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受疫情影响,今年论坛首次开通了线上直播,吸引了来自全国观众超5000人次参与。

论坛现场


开幕仪式上,珠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耀平为本次论坛进行致辞,她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提出社会组织跨部门协作,是紧抓时代发展机遇和应对处置公共危机的现实需要,但同时也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和发挥更大功能作用的路径选择,是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珠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耀平


总结参与疫情防控经验,探索跨部门合作的机制

在珠海的这场抗疫阻击战中,珠海作为边境口岸城市,面临着本地传播感染和境外疫情输入的双重风险,一批社会组织紧急行动,通过物资捐赠、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以及平台搭建等多种形式参与疫情防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此次抗击疫情,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从联合行动的角度来看并不明显,如果社会组织之间平时没有沟通合作,紧急情况下要正式形成协作机制并不容易达成。因此,推进社会组织协作,实现跨部门合作,有助于在应急事件出现的时候迅速响应与协同。

为此,主论坛设置了“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经验”和“疫情防控的跨部门合作”两场次主题平行论坛。嘉宾们对抗疫过程中的协作方式与后续发展路径提出了诸多建议与思考,探索社会跨部门合作的协作机制。

珠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耀平为论坛主办单位授牌


“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经验” 平行论坛环节, 珠海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雷霄建议建立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捐赠工作协调机制,将其纳入珠海市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职责范围,并搭建慈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珠海市华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葛志红分享了华发公益基金会抗疫“四招式”:协同、快速、合规、精准,提出希望借珠海慈善发展论坛以及其他的行业交流平台,搭建地区合作平台,增进社会组织间的沟通了解,共同建设珠海公益生态圈。广东省天行健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常青认为中国社会组织面临经验不足、渠道不畅、缺乏持续性战略合作伙伴的情形下,核心在于找到问题解决的机制,如应建立珠海公共事件民间合作机制,通过梳理相关组织,做好组织定位;成立研究小组,分析整理数据;研究防控秩序,推动机制方法。珠海市健帆阳光医疗基金会秘书长李娜分享了作为医疗救助基金会的抗疫经验,认为当前有必要优化基金会行业资源配置,基金会行业错位发展,补位救助。

珠海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雷霄


珠海市华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葛志红


广东省天行健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常青


珠海市健帆阳光医疗基金会秘书长 李娜


“疫情防控的跨部门合作”平行论坛上,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刘军卫介绍了珠海防疫抗疫的做法和经验,“珠海速度”“珠海经验”“珠海联防”“珠海发布”是珠海防疫工作中的亮点,希望社会慈善机构继续支持卫生健康系统,在常态化抗疫中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副院长田琳也介绍了中大五院的救治过程,她表示中大五院的MDT多学科协作与社会跨部门合作是一个道理,都是救治成功率高的关键。珠海华发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静对防疫后方的动态作了介绍,建议政府加强信息收集、人员管控等信息化建设,各单位加强自身机制和管控能力的自我建设。香洲区翠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吴标也表示,应推进网格精细治理、社区协商治理、法治保障治理,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 刘军卫


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副院长 田琳


珠海华发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孙静

 

香洲区翠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吴标


关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需借助法制推动和制度创新

社会组织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补充政府应急机制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社会慈善与公益行业生态发展依然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在分论坛与圆桌论坛环节,各位嘉宾以疫情中的社会组织跨部门合作为引,对珠海市公益行业基础设计建设与公益生态构建发展的相关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周如南认为,社会服务的供给不应该只由政府来做,政府也会“失灵”,而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崛起是很好的解决思路,民间组织的联合有很重要的作用,应有所担当、发挥作用。他认为广东省慈善事业呈现出政策先行,应该动员多主体参与慈善事业、组织为基;行业减负担提质走向专业、社区为本;大力发展基层社区慈善力量、创新为驱;积极探索慈善跨界协同创新、监督为底;保障慈善事业规范透明公信力的特色。未来立法上需要推动慈善主体专业化、慈善行为规范化、慈善结果公开化,在慈善信托与金融创新、募捐捐赠制度完善、慈善组织权益保障、规范个人求助行为、网络募捐平台、慈善领域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研制、慈善人才队伍建设、国际慈善枢纽、枢纽型支持型慈善组织平台建设上寻求创新。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周如南


广州市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军根据自身对珠三角地区慈善公益行业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了慈善制度建设与公益生态营造的想法,他认为更多城市将慈善纳入整体发展战略、基金会与慈善会构成慈善组织的主体、慈善组织逐步从“独善其身”转变到“价值共创”、构建慈善创新的资源基础、社区基金成为慈善事业新的增长点,需要重点关注和推动慈善组织认定和登记制度、慈善专业人才培育制度、公开募捐制度、慈善财产保值增值制度、信托制度、税收优惠制度、财政支持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社会监督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十个制度的完善。

广州市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 胡小军


推动公益生态发展,需要重点驱动四个要素的改善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上,珠海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珠海市社会工作协会会长熊俊超、珠海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王棱汸、广东省天行健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常青、珠海市微晨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牛祥冬、珠海市华发公益基金会综合管理总监林宏敏、香洲区政协委员、香洲区吉大新芽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秘书长廉小女、香洲区政协委员、香洲区翠香领航社会发展统筹中心主任钟鸣君分别围绕“后疫情时代如何推动珠海公益生态发展”的议题,针对珠海公益行业的新需求与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等话题交流观点、碰撞思想,圆桌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主任杨志伟主持。

与会嘉宾在圆桌论坛上交流观点


与会嘉宾认为新冠病毒疫情对社会乃至全人类带来重要的影响,必然也会改变公益行业生态,公益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行业生态发展的核心要素,既是珠海当前的短板,也是未来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面向未来的社会发展,有必要以推动公益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发挥枢纽型组织的行业中枢功能,推动“慈善+社工”的深度融合,探索“互联网+公益”模式下的网络筹款机制,建立行业交流合作机制,以推动跨组织之间的常态化合作。

对于如何推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与会嘉宾认为,当前公益行业的聚集有限,目前区域、领域与行业生态要素分散,即没有形成生态链,缺乏行业协同与互联,更没有形成行业生态闭环。因此,是时候该关注公益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问题了,特别是需要重点驱动平台、技术、人才、政策四个要素的改善。

组委会闭门会议:复盘总结论坛成果,明确下一步行动

论坛闭幕后,论坛组委会召开了2020珠海慈善发展论坛组委会闭门会议,复盘总结了论坛成果,并对论坛的议题设置、话题讨论质量、会议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点评。并结合论坛提出的关于如何推动珠海公益行业基础设施与行业生态建设的问题,进行了综合讨论。

2020珠海慈善发展论坛组委会闭门会议


珠海慈善发展论坛创设于2018年,今年是第三届论坛,在过往主题“慈善与城市”“慈善的工具创新与技术革新”的基础上,今年更关注新冠病毒疫情中呈现出的跨部门合作与公益生态,聚焦区域化与本土化问题。本届珠海慈善论坛在社会各部门协作机制与珠海慈善行业发展侧重点方面达成诸多共识,为助力行业协同与互联提供了重要基础,也为珠海构建慈善行业生态链、形成行业生态闭环注入强大动力。

论坛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