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教师应邀出席公益慈善学历教育发展圆桌论坛

文章来源: 敦和基金会      时间:2018年12月04日  点击次数:   [ 字体:  ]  

近年来,随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该领域人才短缺问题逐步显露,公益行业人才需要培养,学历教育应当属其中之重。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现有的人才培训状况如何,探讨公益慈善领域的学历教育探索会遇到哪些挑战?

2018年1111日,“敦和雅集”第十九期活动——“公益慈善学历教育圆桌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主要以“公益慈善学历教育如何破局”为主题,与会嘉宾就本/专科阶段公益慈善学历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趋势以及集体行动策略等展开讨论。中心教师李健老师代表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出席了论坛。


出席圆桌论坛的还有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工学院公益慈善事业管理教研室主任胡英姿、民政部培训中心副教授李长文、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益立方公益学院执行院长李萍萍、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益才班负责人罗文恩、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公益慈善管理学院执行院长王胜强、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党支部书记杨奇维、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于秀琴等。

首先,与会嘉宾在工作坊中分享了自身所在院校里,公益慈善学历教育面临的两方面困境:

一方面是关于外部挑战。与会嘉宾从社会和院校两个层面进行探讨后认为有以下几点:公益慈善领域的社会影响力小,公益慈善相关专业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低;资源、政策、社会力量等社会支持系统薄弱;培养院校不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缺乏人才实践的系统性反馈;已有的讨论深度不够,需要聚焦并促成行动。

另一方面则是关于内部难点。在专业自身层面他们认为公益慈善专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清晰;目前的培养重技术层面,而对文化价值的关注度较低。从教学资源层面看主要是开办此类专业的院校及所在地区差异大,联动不够,导致资源浪费,不能有效整合;校内统筹力度弱等是阻碍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此外,在教学环节中,缺乏专业核心教材、师资专业性及稳定性不足、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教学模式不成熟、缺乏学位认证等也制约着公益慈善学历教育的发展。

     

其次,面对这些问题,与会嘉宾们表示期望可以通过群策群力、集体行动来推动问题的解决。大家也提出了许多非常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

针对各院校之间信息的沟通问题上,组织各院校方面实现定期研讨,促进院校之间的经验分享,帮助解决目前各院校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该议题院校之间的沟通成效。在提高社会影响力上,需要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会,将公益慈善学历教育这一议题引向公众视野,吸纳更多关注此议题的人士加入探讨,共同发力。再通过对公益慈善学历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等进行梳理,为领域发展提供知识沉淀。同时,也需要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来推进解决教学环节内外的各类问题,理清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增进价值伦理的探讨。

接着,民政部培训中心李长文老师以“人才供需视角下的公益慈善学历教育发展”为题,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最后,敦和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春苗用“共识、共愿、共创、共行”八个字进行了总结发言。共识,即通过会议,与会嘉宾凝聚了共识;共愿,即在共同的远景和目标下,未来能够促成新的交集;共创,即工作坊的讨论形式是一个开放积极的互动方式,激发大家的创意潜能;共行,即在嘉宾们积极参与讨论与投入过程中,敦和基金会将基于实际需求,设计资助框架,促进行动变革。此外,孙春苗表示,“经过一天的讨论,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大家的真诚和贡献力,非常感动。未来的道路,欢迎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一起推动慈善教育议题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