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刚:中国基金会发展及公信力研究

文章来源:       时间:2020年09月22日  点击次数:   [ 字体:  ]  

 

2020年9月20日上午,基金会中心网执行副理事长兼总裁、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理事长程刚先生在励耘楼B307做了一场题为“中国基金会发展及公信力研究”的讲座。通过中国基金会发展政策环境、中国基金会行业自律及公信力建设和中国基金会发展状况及挑战这三个方面分别展开阐述。


中国基金会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型

在讲到中国基金会发展的政策环境时,通过列举数据和表格,告诉我们中国基金会发展状况受政策影响明显,他将中国基金会政策环境按时间发展分为的3个形态:1981年-2004年、2005年-2016年、2017年-至今。从1988年国务院发布 《基金会管理办法》,到2004年国务院发布《基金会管理条例》,再到2016年9月实施《慈善法》,基金会由原来的政府主导,到个人、企业、民间组织可以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再到第三阶段的的基金会进入法治时代,短短40多年期间中国基金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历程,基金会多元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他同时也相信未来的中国基金会环境会更加的规范化,法制化。

公信力是基金会的的基础和生命

对于基金会的“公信力”,他表示公信力对公益组织非常重要,是公益慈善组织对于其利益相关者承诺的社会性问责制,包括其对公众、新媒体、捐赠者、理事、员工、志愿者和许许多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公信力能够维护社会对公益组织的信任,是一个社会机构的基础和生命。没有公信力,公益组织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公益组织应该有形无形地建构、树立和巩固公信力。

 

接下来他分别介绍了中国基金会行业自律历程和中国基金会公信力之路,阐述了中国基金会的行业自律、中间型社会组织兴起、法律监管等内容,他表示基金会应该拥有践行其使命、价值、目标的能力和进行项目筹款、实施、管理的能力,并且想办法证明自身价值。公益机构如果没有透明度,那么公众对于项目实施的效果不清楚,理解公益组织在“做什么”也存在困难。所以公益组织应该做到“自律”,每一位行业从业者都要有对透明度的深刻理解和践行的意识,减少公众的质疑从而与公众建立信任。


基金会要主动回应公众的质疑

最后,他向大家展示了全国基金会的发展趋势图表,总结以下要点:基金会净资产呈快速增长趋势,捐赠收入水平平稳增长,公益支出水平平稳增长;个人基金会健康发展,企业基金会发展速度迅猛,社区基金会处在成长期,大学基金会发展迅速,宗教背景基金会兴起,智库型基金会兴起等。

而对于中国基金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他提到:“公益组织逃脱不了接受公众问责,越是有影响力的组织越要接受公众的考验,只有正面回应,增加信息披露和公开,才能面对质疑。当某一个基金会受到质疑的时候,行业会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这就需要每一个基金会都有尽最大的能力去接受质疑和避免质疑,从而共同维护公益行业,形成行业的良好生态。”

本次慈善思想荟让各位同学看到了中国基金会的发展状况,对自身未来职业选择点明了方向,并且使大家对基金会的公信力建设方面有了更为深刻和清晰的认识,对于刚结束暑期实习的公益班同学而言,无疑是宝贵的一课。